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第612节

叮铃铃……电话响起,梅老朝抬头的仨孩子微微摇头。自己则转身出了书房,来到客厅接电话。

这个时间点,不用说,一准是齐老头打来的电话。再过两个小时,那才是他小弟子收到刘青山的报信上县里。

晋之这一点就做的非常好,该何时就何时,该何事是何事,就是天塌下来,那孩子都会先分析利弊。

谁像这位都活了一大把年纪了,还时不时地乱来。你这是不怕外人得知你一心想跟老夫走近?

“喂!是老梅吧?”

梅老暗幸自己第一时间就将话筒离耳边远远的……这大嗓门,你还当带兵打仗呢?“是我。”不是晚饭前已经就打过电话?

“孩子们呢?”

又来了,这老家伙千篇一律的也不累得慌。梅老顿然失笑,“在玩。放心,他们明天午饭前一定会准时到你家的。”

“我已经让小薛送过来,你就没必要派人了。”要是之前的话,他完全可以在出门开会回来时顺路接回孩子。

但如今早已今非昔比。派给齐老使用的车子,这顺路的,也随时有可能被人套上公器私用这个把柄。

彼此再确定好时间,电话挂的也很快。当然,更快的应该是梅老,从本心上来说,他还是能不占用资源则不占用。

就如之前关平安兄妹俩人来了一趟,除了去车站接叶五爷是属于公私两用之外,之后就是不管他多心疼一对孩子,梅老就是宁愿让人背着抱着一对孩子,他也从未使用他的专车接送过一次。

也就是谨慎如他,他才能稳如泰山地站住脚跟,才能在短短时间内调教出一位骨子里带着戒备的关有寿。

关平安仨人这次上交的作业,人人皆是五六张的纸,也通过了。不过就这么结束了?不可能!

梅老在翻阅的期间,他又来了一篇作业。这一下子布置的作业范围可就广了,论南北两地的差异。

允许用字典,允许查资料,也允许他们三人相互讨论,但必须要在三天内整理结束后上交不同三份答案。

出现一个错别字?

重抄,更别说用拼音代替。关平安暗戳戳地对了对手指,梅爷爷这句话就是针对她的有没有?

可有啥办法呢。在其他任何事情上,她梅爷爷会惯着她,但独独在学业上,那把不知哪来的戒尺可不饶人。

学习吧~

正暗叹自己命苦的关平安很快笑了。“爹爹~是我呢,你和我娘想我了没有?你闺女我可想可想你了。”

“是么,爹也想死我闺女了。有没有乖乖听你爷爷们的话?”

“听了听了,见过我的人都夸你闺女乖得很。爹爹呢,你放心哈,你闺女我可答应过你的哈。”

这一下哈两下哈的,电话两头的人全笑了。至于信不信?某人摸着她的鼻梁就一直没停下手。

这一晚,让忧心不已的关天佑都没能睡个踏实觉。可又如何?你看住了妹妹,也逃不开同枕的哥们早已心眼儿都偏向咯吱窝了。

忽悠来忽悠去的,关平安的忽悠功力日益见长。终于,在她忙着梅老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同时,也偷摸着出了一大批货。

方法?

这一趟虽然让关平安遗憾找不着原来的故交,那位甩铁球的老爷子,但也不妨碍她装神弄鬼。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都是紧缺的物资。虽没见到那位老爷子,可关平安使用起人家的名头却一点也不生疏。

也是丫的运气好。

踢踢石头,捏吧捏吧砖头,拿着她那一把小手枪来个下马威什么的,还真又有人被她给糊弄住了。

要不是她关平安自认将来她必是走正道的银。这统一一片黑市啥的,没准还真能她给弄成了。

但不认也不行不是。

这些日子以来,虽说她这一边都是云淡风轻、风和日丽的,但外面可是狂风暴雨、雷电交加。

这不,在梅家待了十天,梅老只好先忍痛割爱送走他们。不然?回程连火车票都买不到不说,更会挤扁孩子们。

好在再依依惜别,老的小的们的已经约好一年来一趟。再见之时可期可盼,也少了些离别的伤感。

牢牢记住临别之前她梅爷爷的一番话又一番话,在列车上关平安是琢磨了琢磨,这一琢磨就回到了她老家省城。

要不要去见见她老表叔?

肯定是要的。

与之前去时一样,这次大人们就将她仨人和一大堆行李物品全委托给了她表姑程玉萍同志。

往哪里逃?

第872章回乡

这个新学期,不止他们回来晚了,开学也推迟了。时隔半年之久,红花小学已经是不得不扩建几间教室。

当然,不回来也不行,再这么在外面浪上个那么一个来月,别说她老子娘惦记与否,也要到秋收假了。

归途还是叶五爷护送他们仨人回的马六屯。叶五爷也倒了八辈子血霉,一大把年纪了,他容易吗?

但不管怎么说,看着他家小姑奶奶娇疙瘩的份上,他还是很乐意的。没瞅孩子一回来就拉着他念叨个没完没了的?

不说烟斗,就是一条毛巾都给他预备好了大小号,你们有这样贴心的小孙女?呲,他才不告诉叶老四。

要关平安说她觉得离开老家好像也没两天吧……可随着马车越是靠近家门,变化还真是越大。

马六屯与王家庄相连的大道边上,也就是草甸子不远的对面就多了一处院子。据说这是上个月批下来还没建好的卫生所。

而这所长恰恰好就是田三七他妈叶秀英,赤脚医生就包括马大夫在内还有两位王家庄的大姑娘。

马车上就是叶五爷就是不明说一二,关平安也懂。无非又是前后屯合作,两队各占一半名额。

就如这处卫生所的左右空地一样,规划出来就是给即将迎来的第二批知识青年盖院子一个意思。

这档口,正是午后的烈阳似火,还有不少人在吆喝着搅拌泥巴,还有人在大道对面的草甸子那边挖泥巴。

探出脑袋的关平安,小手放着额头遮住阳光,眯眼打量了一圈,她勤快的老子确实没在这一边干活。

马车继续前进……

随着“yu”的一声,它正确无误地停在了山脚下的关家小院大门口,也迎来了守候在家的叶秀荷。

关平安见到她娘,顿时双眼一亮,从马车上一跃而下直扑而去,娇滴滴地拉响小嗓门就是一声娘。

叶五爷看着一对抱着一起脑门抵脑门的娘俩,失笑摇头。孩子们再不回家,他老姑娘都要跟他翻脸了。

“爹,快放下,我来。”

你老子我又不是七老八十……闻言,帮忙卸下行李物品的叶五爷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姑爷呢?”

“在队里。”叶秀荷放下闺女下了地,急忙上前抢过老爹拎着的东西,“我来。这不是上工了嘛,他也走不开,就让我在家等你们。你可别想着回去啊,你姑爷可说了咋滴也要住上晚。”

“娘,我已经和我姥爷约好,他不会走的。”

“还是我闺女孝顺。”叶秀荷夸了自家孩子,还怕她老子趁机搭车离开,赶紧麻溜儿地付车钱。

像这样以大队集体名义赚些马腿费的马车其实专门雇来跑一趟价钱可不低,从县城到马六屯每次总要个一块钱的高价。

当然,这要是运气好的话,在县城遇上附近大队回程马车,那又不同,也许就是一毛两毛的事儿。

就比如他们马六屯队里今年新添的马车,遇上赶集日进城,一人也就是五分钱。而去公社更少,一人两分。

因而很少有人像他们似的包了一车,可不包马车还真不行,就是牛车也不行,老多的东西比什么都扎眼。

叶秀荷节省归节省,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更是使眼色让也想搬东西的闺女快去给人家先倒杯水解解渴。

这一个眼神也让关平安要开口的动静停止。她本想问问之前也说要出门的叶老和瞿老太二老回来了没。

现在只好作罢。

等她跑进院子,再一眼瞟见自家通往正房的甬道两侧的菜园子,还有没出现的黑子小黑们……

好了,想问的问题更多。

好不容易等车老板子一走,关平安也溜达完了她家的后院,端着有上车饺子下车面习俗的一碗面条时,她问了。

“哦,这个啊。咱们屯子里的人瞅着前屯也有种就给种上了。你爹说有些东西不种就没事,不跟大家伙一起不好,咱们家就随便种点。”

一听这话,关平安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略过不提。确实如此,不过后院又种上地瓜土豆会不会不好?

难道她爹已经猜到她这一趟出门会清空小葫芦里的地瓜土豆?还是这两样都长在土地里不打眼?

在跑出去找她老子关有寿之前,关平安还是暗戳戳地查探了一下自家后院的地窖与地下室内存货。

嗯……总归她娘还是节省的娘,个把月都过去了,里面的东西还是没怎么动用,尤其是肉类与蛋类。

“你不在家这些天,黑子找了媳妇,这会儿小黑陪它们进山了。快天黑了,它们就自个回来。”

“不是我马大爷帮他们找的呀?”关平安之所以这么说,还是马振中看上了黑子的下一代,非说要抱头母狗配黑子。

“不是,不知黑子是打哪儿拐来的,也是条黑狗。你爹还担心黑子它跑回你张大爷家拐的,还特意跑了一趟他家,结果不是。”

不是偷了狼崽子就好。听她娘说着,关平安连连点头,就吃一碗面的功夫,偶尔还能回她娘一两个问题。

外面好不好玩儿?

肯定是不好玩儿的。

想不想家?

那绝对是想爹娘的。尤其是娘,可想可想了,想得每天晚上做梦都梦见。不这么回话,信不信没下次机会?

哄好了叶秀荷,留下这对笑得嘴也合不拢的父女俩人,关平安也屁颠屁颠地跑出门去找她的老子。

相比起她娘这座北山,她爹可是对面的名副其实南山。别瞅着她老子笑眯眯的,这才是道大难关。

听听……

“几斤了?”

她爹当然不是指她现在体重几斤,刚抱起来掂掂可不就掂量出体重,而是指现在小葫芦里又多了几斤金子。

关平安没想隐瞒她老子,没什么比趁此刻刚回来她爹心情正美妙坦白更好的时机,“刚刚好凑整数了。”

关有寿似有似无地瞟了眼,漫不经心地问道,“哪个整数?”

“嘿,嘿……”

“呵呵~”

“爹爹,我向你保证,我绝对没出茬子。”说着,关平安的小脑袋转了左边和右边,“回头咱们爷俩再聊。”

关有寿没好气地拍了闺女脑袋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