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第306章

相当面训斥,骂起xing来,宰相将唾沫星子都飞溅到天子脸上,此时范尧臣还算给了赵芮面子,虽然声音大,口水倒是没有溅过去。

“今朝特例,明朝特例,当真有大功劳,特例也就罢了,这等来混功混绩的,也能得陛下特批,从今往后,谁还能把朝事当做己事,这是寒天下有志之士之心!还请陛下慎考!”

范尧臣的声音又高又尖,听得赵芮耳朵里边嗡嗡的,头都要大了。

他哪里不知道,这根本不在于那姓顾的布衣的差遣,也不在于其人功劳,不过在于举荐之人的姓名而已。

其实不过一个小小的从九品监司官,不过是个转运司的勾当差事,无论如何,都够不上叫他堂堂天子过问的程度。

赵芮之所以单独把这一份荐书提出来,不过是因为杨奎奏章中的诸多抱怨而已。

求援兵,只得了广南、荆湖等地的老弱病残,求辎重粮秣,三催四催到不得阵前,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杨奎会不知道?

除却各地各有心事,不过政事堂中有人作梗而已。

他离京城远,没法跟范尧臣当面拍案,却能给赵芮写奏章。

今日一份,明日一份,又有阵前战情,好叫天子知晓,多少回就要大胜,偏因援兵不得力,害得功亏一篑,多少回眼见便能追击,只是辎重不谐,倒叫蛮兵跑了个干净。

杨奎所述,赵芮信一半,不信一半。可他所言之苦,却是不虚。

平日里两派斗上天,赵芮也只会冷眼旁观,可这一回碍于国是,他却不能再袖手了。

便是要斗得你死我活,也要等杨奎把北蛮打完,回来之后,想怎么闹,再怎么闹!

此回特意把这一份荐书拿来给范尧臣看,便是以此为引,敲打这位大参。

“杨卿阵前厮杀,殊为不易,如今钱粮援兵皆是难得,人才亦是难得,听得他上回奏章所言,请调一批神臂弓,足足走了大半年,才从京城去到延州。”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范尧臣,道,“范卿,国是军事,皆是要事,你可要多盯着些。”

范尧臣闭了嘴。

虽然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天一夜,告诉天子,神臂弓到得慢,同他并无关系,乃是转运司失职,钱粮援兵更是别家之事,政事堂样样都批得极快。

可他却更是知道,赵芮如此说,其实是摆出了一个态度。

闹得够了,要收敛些了。

彼此都不是傻子。

范尧臣想了想,脑中整了整思绪,拱一拱手,这才同天子逐条解释起来。

等到过了未时,他才踏出了崇政殿。

到得此时,自然那一份荐书,便再无人理会。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九品监司官而已,得不得差遣,无论是赵芮,还是范尧臣,都没有放在心上。

当日下午,自有黄门取了天子桌上的奏章,发回下去。

陈灏那一份荐书上的签书,自然也没有更改。

延州布衣顾延章,只得官身,并无差遣。

还得了范尧臣的眼熟。

第207章解试(上)

日近西山。

锣声早早便响过九道,考院之中的卷子也早已收完,李劲踉跄着迈出大门,木着脑子走了片刻,硬着头皮地拐到旁边的小道上。

他伸出手去撑住离自己最近的树,哆哆嗦嗦地靠在了树干上,抖着手脚蹭滑着坐在了地上。

作为简州人士,延州一复,他只观望了几日,便立刻收拾行囊,变卖家产,带着妻儿迁了过来,不为其他,不过是为着发解试而已。

他十五岁下场,到得如今,已是足足考了九次,家中便是略有薄产,也被这年复一年的寒窗苦读给磨得七七八八了。

简州是小州,自然比不得江南诸州文气浓厚,更比不得蓟州京城人才济济,可想要过发解试却也殊为不易。

犹记得上一场考完,有好事者去打听过下场人数,并取士人数,赴考一千二百余人,最后不过取了六人而已。

相当于二百人多人当中,才能有一个得以参加省试。

他已到了知天命的岁数,这些年中除却读书,自是什么都不会的,家中靠着些祖先留下来的产业过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